IoT Top10半导体厂商Q3财报重点

结合各大半导体公司Q3财报,我们可以看到,上一季度营收第一的半导体公司依然是三星。业务增长方面,英伟达表现最亮眼,同比增长57%和22%,英特尔以仅5%的同比增长和2.2%的同比下降在十家公司中排名最后。在盈利能力方面,德州仪器仍然是毛利率最高的,而存储行业的毛利率增长最快。q3季度仅高通台积电毛利率同比下滑,其中高通跌幅最大,与两家公司成本上升密切相关。以下是几家主要半导体厂商Q3财报分析后得出的一些结论。

仓储业务呈现高增长,但库存仍处于低位

Q3三星半导体业务收入约224亿美元,同比增长40%;领先过去的王者英特尔30亿美元。

三星的良好表现归功于存储市场的繁荣。随着边缘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,数据中心、交通、医疗、制造、安全等领域的存储需求持续保持旺盛。可以看出,除了三星同为存储巨头SK海力士外,美光科技在Q3分别迎来了45%和37%的业绩增长。


我们可以看到,今年Q2包含存储业务的公司毛利率达到了45%,(三星半导体业务具体财务业绩未披露,无数据),同比增长超过10%。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周期中,这三家公司都宣布了扩大生产的计划。

今年上半年,三星已完成西安工厂二期扩建,总投资150亿美元,主要生产闪存芯片;同时,三星还宣布将扩建平泽P3工厂,预计2022年3月引进生产设施。对于海力士,海力士计划以600亿美元收购美国NAND业务,此次收购仍在等待中供中国批准。10 月,美光科技宣布将在十年内投资超过 1500 亿美元用于内存制造和研发。消息人士称,美光的计划包括扩大其在美国的晶圆厂,并可能在日本建立新的 DRAM 芯片工厂。


然而,在对下一季度的预测中,美光将其收入修正为 7.45 美元至 78.5 亿美元,环比下降 8%。美光认为,由于 PC OEM 客户的其他零件短缺会影响内存芯片的购买,内存芯片的出货量可能会下降。与此同时,海力士和美光均表示公司库存处于低位,美光第三季度库存价值 45 亿美元,周转天数为 84 天,低于正常的 95-105 天。


为什么高通和台积电的毛利率下降了?

除台积电和高通外,几家主要制造商的毛利率总体上都在上升。台积电和高通毛利率的下降可能与两家公司的业务扩张有关。


11月11日,台积电与索尼联合宣布在日本新建合资工厂。除了日本,台积电还与美国、欧洲等多国谈判建厂,张忠谋曾警告称,政府在国内引进晶圆厂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。台积电二季度利润同比不及预期,毛利率仅为50%。台积电毛利率的下降与台积电近期的扩张投资密切相关,摩根士丹利曾预测明年的扩张投资可能会降至50%以下。


尽管台积电 Q3 毛利率同比下降,但与 Q2 相比,台积电 Q3 并没有分析师预期的那么低迷。台积电Q3净利润环比增长16.3%,毛利率环比增长1.3%。值得注意的是,台积电的智能手机平台业务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,这与苹果9月份推出搭载A15芯片的新产品不无关系。


高通财报显示,第四财季(截至9月底)净利润为27.98亿美元,同比下降5%,但高通整体营收达到93.36亿美元,创第四季度营收新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高通QCT(芯片)业务收入达到77.33亿美元,同比增长56%,净利润24.64亿美元,同比增长143%。


手机业务仍是高通芯片业务中收入占比最高的。上季度多家手机厂商发布新品,使得高通骁龙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21%,手机芯片业务收入46.86亿美元,同比增长56%。但物联网业务是高通芯片业务中增速最高的,IoT业务达15.4亿美元,同比增长66%,也增长到高通芯片业务的第二大份额。


可以说,高通的整体表现非常亮眼,芯片业务中非手机业务的增长也符合高通的预期。高通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成本增加,高通财报显示,2021财年,高通员工人数增加约4000人,研发成本高达71.76亿美元,同比增长20% - 同比。高通表示,将通过其在移动和智能连接方面的优势,在物联网业务中布局。


营收增长5%,英特尔Q3仍不是王者归来

而本季度,英特尔依然没有夺回Q2丢掉的第一名。


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业务部门营收为97亿美元,同比下降2%,英特尔表示对此缺乏核心影响,导致出货量下降。与此同时,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以 10% 的速度增长,收入达到 65 亿美元。


疫情复苏后物联网市场强劲增长,IOTG营收10.42亿美元,同比增长54%,营业收入2.76亿美元,同比增长超352%,成为增长最快的IOTG事业单位。


英特尔在财报预告中表示,由于公司的投资计划,公司未来几年的毛利率将降至51%至53%,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,这些投资包括IDM2.0计划、先进制程超越台积电。 


概括

在整理了各大厂商的财报后,我们发现物联网正在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。因此,与物联网市场相关的数据中心、通信、存储等相关业务的需求将保持强劲。在这种趋势下,各大厂商势必会做出下一步动作。